近日,浙江海洋大學“數繪深藍”海洋生物標本三維數字化賦能博物館文化創(chuàng)新實踐團以展館直播、展品展示等數字化方式,聯(lián)合湖南省婁底鵬程完全小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洋知識科普實踐活動,為40余位山區(qū)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探索海洋奧秘的窗口。本次活動內容豐富,海洋生物博物館整體講解、蟹類專題科普課堂、海洋生物標本制作演示等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厚植孩子們的海洋保護意識。
在海洋生物博物館整體講解環(huán)節(jié),實踐團成員化身線上主播,與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的講解員密切配合。講解員在現場進行專業(yè)解說,直播鏡頭則如同“云端向導”,帶領遠在湖南的小學生們“漫步”博物館,逐一參觀館內琳瑯滿目的海洋生物標本陳列,讓孩子們對海洋生物博物館有了整體且直觀的認識。
在蟹類專題科普課堂環(huán)節(jié),實踐團精心選取了五種形態(tài)獨特的螃蟹品種進行重點科普,包括揮舞巨鉗的招潮蟹、居無定所的寄居蟹、擁有獨特眼睛的看守長眼蟹、身披尖刺的栗殼蟹以及深海中的巨型霸主巨螯蟹。兩位主持人憑借生動有趣的語言,清晰介紹了每種螃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牢牢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大家在輕松的氛圍中深入了解蟹類知識。
在海洋生物標本制作演示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近距離感受了海洋生物標本的制作過程,直播中,操作員動作嫻熟而又精準,在1:3配置的飽和苦味酸溶液和甲醛溶液中,放入白螺、螃蟹等海洋生物,待其固定成型,一個個精美的海洋生物標本雛形逐漸呈現。這一過程讓孩子們直觀了解了標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驟。
此次與鵬程完全小學的“山海同頻”線上直播連線,如同架起一座跨越山海的知識橋梁,將浙江海洋大學優(yōu)質的海洋教育資源精準送達山區(qū)鄉(xiāng)村小學課堂。數字化方式不僅讓孩子們認識了五種獨具特色的螃蟹,拓寬了海洋生物知識的視野,更在他們的心中播下了對海洋科學好奇與熱愛的種子,讓探索海洋世界的興趣在心中悄然萌芽、蓬勃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