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幫我把這6000元存進卡里轉過去!征信驗證就差這一步了!”在建行衢州龍游北門支行,客戶童女士語氣焦急。
大堂經理敏銳地捕捉到了異常,主動上前關切詢問。原來,童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某某銀行貸款專員”的電話,對方通過支付寶加了好友,隨后發(fā)來一個鏈接。童女士按照指引上傳了身份證、銀行卡信息,甚至申請了2萬元貸款。緊接著,對方拋出一個“殺手锏”:以“征信評分不足”為由,要求童女士立刻轉賬貸款金額的30%,也就是6000元,進行所謂的“資金驗證”,并承諾驗證后即刻返還。
“這是典型的征信詐騙!”大堂經理憑借豐富的反詐經驗和日常培訓積累的知識,立刻判斷出童女士正深陷圈套。她迅速而堅定地勸阻:“童女士,千萬別轉!這是騙子!他們就是利用您急需貸款的心理,套取信息后再騙您轉賬!”拿出反詐宣傳折頁,指著相似的案例,一針見血地剖析騙子的手法:偽造身份、誘導點擊鏈接、制造征信恐慌、最終卷款消失。
然而,電話那頭的“專員”仍在不斷催促,編織著“錯過就影響征信”的謊言。童女士看著手機,聽著大堂經理的分析,眼神里充滿掙扎和猶豫——一邊是“權威”的催促,一邊是建行大堂經理的警告,她一時難以抉擇,陷入了半信半疑的困境。
情況緊急!眼看童女士的防線在騙子的話術下可能失守,大堂經理當機立斷:“您稍等,我們請警方來幫您判斷!”她迅速撥通了龍洲派出所的電話報警。
民警火速趕到現(xiàn)場。柜臺前,一場關乎6000元血汗錢的“保衛(wèi)戰(zhàn)”即刻打響。民警與大堂經理默契配合,形成合力。他們結合真實的、血淋淋的同類詐騙案例,抽絲剝繭般為童女士還原騙局全貌:“您看,他們用的鏈接是不是很可疑?”“所謂的‘驗證資金’根本不會返還!”“征信絕不會要求您這樣轉賬!”
終于,在警銀雙方反復的、強有力的真實案例沖擊和專業(yè)解析下,籠罩在童女士心頭的迷霧被驅散了。她恍然大悟,驚出一身冷汗:“天!我差點就把錢轉給騙子了!”她徹底放棄了轉賬的念頭。
一次敏銳的洞察、一次果斷的報警、一場高效的聯(lián)動,成功守護住了群眾的“錢袋子”。事后,該行這次高效、精準的詐騙攔截行動,以及警銀緊密協(xié)作的成功模式,獲得了龍游縣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協(xié)調機制辦公室的高度認可和書面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