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大流行已經(jīng)并仍將繼續(xù)對人們生活造成深遠影響。英國《自然·人類行為》雜志4日發(fā)表的一項社會學全球分析發(fā)現(xiàn),因為新冠肺炎大流行而在全球?qū)嵤┑木蛹艺,與23個國家的27個城市中平均犯罪率下降37%有關。
世界各國政府因為新冠肺炎大流行而實施了封城,這對人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顯現(xiàn)出來。不過,在全球范圍內(nèi),社會學家們想嘗試分析這些政策會如何影響城市犯罪狀況。
鑒于此,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研究人員艾米·尼芙緹及其同事,此次分析了美國、歐洲、中東和亞洲23個國家共27個城市的每日犯罪案例。通過與每個城市此前的犯罪水平做比較,這些數(shù)據(jù)被用于評估封城對6類犯罪(襲擊、偷竊、入室盜竊、搶劫、車輛盜竊和故意殺人)的影響。盡管各個城市、不同犯罪類型間存在差異,總體來說,居家政策與犯罪率下降37%有關。平均下降幅度最小的是故意殺人(14%),最大的是搶劫(46%)和偷盜(47%),入室盜竊(28%)、偷車(37%)和襲擊(35%)亦有所下降。對公共空間的行動施加更嚴格的限制,預計犯罪率下降更多。
研究團隊說,一些因素可以解釋為何故意殺人類型犯罪下降有限。在許多國家,相當比例的故意殺人都發(fā)生在家庭環(huán)境下,因此不太受居家規(guī)定的影響。另一方面,還有許多故意殺人與有組織犯罪、幫派沖突或販毒有關,這些群體的行動可能較少受到那些不參與有組織犯罪的人的日常生活影響。
研究人員提出,進一步研究應深挖城市犯罪更長期的動態(tài)機制,使用全球更多城市收集的數(shù)據(jù),還需要評估封城措施對特定地區(qū)(如犯罪熱點地區(qū))犯罪模式的影響。
(張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