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落幕次日,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在杭州舉辦了第160期公共政策沙龍“杭州亞運會的國際傳播與中國故事”,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夏學民主持了研討活動。
此次學術研討旨在總結提煉北京冬奧會、成都大運會和杭州亞運會促進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的經驗做法,為未來中國體育國際傳播提供學術支持和政策建議。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湖南、浙江等多地的專家學者分別從體育賽事組織運行、亞運遺產保護傳承、體育與文化融合、城市形象與跨文化傳播、公共外交與亞洲命運共同體等角度,做了案例分析、經驗總結和理論探討。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公共外交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趙鴻燕表示,亞運會是亞洲最高水平的體育賽事。不僅有亞洲意義,還有世界意義。亞運會突出亞洲元素、中國元素,向世界說明中國,向世界傳播亞洲。一是突出體育精神的“開放性”,重在參與,公開、公正、公平、正義、拼搏、頑強,突出人類共同價值觀。二是有體育品牌國際傳播的意識,用好亞運平臺傳播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三是美好體驗。體育之美與古都之美的融合體驗,通過運動員之間的交往、參觀、訪問、美食、美景、美妝等,感知杭州的對外開放程度與水平。
國家語委語言治理研究溶智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尹鉑淳表示,杭州亞運會通過他者敘事、跨文化共情敘事、軟敘事、科技敘事,增強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效能,賦予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奧運會、亞運會等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是一種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要通過舉辦這些賽事,不斷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全球敘事,大力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中國網資深記者、浙大城院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張淵現場分享了數字化助推杭州亞運對外傳播,達到目標更精準的效果。本屆亞運會上億人通過線上參與了火炬?zhèn)鬟f,在開幕式和閉幕式現場數字人吸引了全球的眼光,這是我們看得到的數字人給亞運會添上了濃重的一筆,其實還有看不見大量的數字人也參與亞運會的海外宣傳。這次亞運會報道中中國網和多家中央新聞單位,以及杭州文廣集團等地方媒體應用AI數字人在參與新聞寫作、視頻創(chuàng)作以及向海外合作媒體推廣發(fā)布,海外很多受眾看到的杭州亞運精彩內容,其實有相當部分出自數字人之手。這些數字人24小時不間斷、不知疲倦的代替其“主人”工作,全網捕捉并預判亞運會可能成為下一個熱點的事件,用自己的“主人”身份對外發(fā)聲,還能尋找精準對象,做到精準傳播;同時他們自我學習,自我分析,研判走向,反饋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按龠M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AI數字人群體將是未來傳媒領域重點發(fā)展的一個方向。
北京體育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薛文婷表示,通過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傳播建構舉辦城市形象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不但需要賽前的精心謀劃、賽中的共情傳播,還需要訴諸賽后的媒介記憶(集體記憶),方能持續(xù)影響國內外公眾對城市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就建構城市形象而言,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不僅僅是“引爆點”,還應是“保鮮劑”。如何延續(xù)儀式性媒介事件熱度、實現長短期效果互勉,是舉辦城市應當深入思考的問題。
浙大城市學院傳媒與人文學院副院長顧楊麗作了《后亞運時代杭州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報告》。在顧楊麗看來,本屆亞運會由杭州主辦,寧波、紹興、金華、湖州、溫州5個城市協辦,重大體育賽事有效提升了城市群的綜合治理能力,陪養(yǎng)了一大批具有大局觀念、國際意識和責任擔當的國際交流人才。亞運會之后,應當充分利用亞運遺產和國際交流人才,提升杭州的國際化交流程度。此外,杭州將借鑒本屆亞運會中呈現出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的各種文化符號,講好中國故事,做好中華文明的國際傳播敘事工作。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傳播學院院長、長三角會展研究院聯席執(zhí)行院長王春雷作題為《后亞運語境下杭州目的地營銷的方向與對策》的報告,他建議,杭州要以大目的地建設為導向,做好亞運遺產管理與G20峰會后杭州城市國際化戰(zhàn)略的銜接,加強文旅、會展、體育等領域的協同發(fā)展,同時積極探索公私合作模式,包括成立專業(yè)DMO組織,整合各類會展設施,積極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和數字營銷工具,采用數據分析和AI技術,制定個性化營銷策略等。
廣州體育學院曾文莉教授結合她為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兩年多的服務經歷,分析了大運會面臨的困境與挑戰(zhàn),分享了大運會在國內國際傳播力、影響力和美譽度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績和成功密碼。她提出,未來中國(巨型)大型綜合國際體育賽事減少,國際單項賽事、職業(yè)賽事、群眾賽事等逐漸興盛后,體育賽事傳播需找準賽事、主辦城市和受眾的契合點,策劃先行,卡準賽事不同階段的傳播節(jié)奏,科學慎重地做好賽事轉播權的談判、研發(fā)和交易,借助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應用技術提高賽事傳播及時性和覆蓋面,大力加強專業(yè)體育傳媒人才培養(yǎng)。
北京奧運會、成都大運會和杭州亞運會“三大體育賽事”成功舉辦,在中國體育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幾筆,顯示了中國為推動世界體育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未來,有關中國在體育層面國際傳播能力的課題亟待深入深究。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特約研究員李想認為,目前中國的運動員和普通民眾對于國際傳播優(yōu)勢了解甚少、能力不足、參與度低等。因此,如何培養(yǎng)運動員與普通民眾的國際傳播意識與能力、如何結合新媒體發(fā)展塑造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成為中國“走出去”增進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的關鍵點。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學術顧問夏學民建議,哲學社科理論界、文化傳媒界、公共外交界人士加強跨文化研究,努力構建基于人類通感的價值體系、話語體系和審美體系。尤其要大膽研究新生代新人類特別喜愛的電子競技、COSPLAY角色扮演、元宇宙和MR混合現實等新技術新文化,探索建構“自然語言+數字語言”的混合語言系統,用“萌力量”引領世界體育運功新文化發(fā)展。
經濟日報社浙江記者站主任記者柳文、《體壇報》社總編輯黃維等媒體界代表介紹了組織參與亞運報道的心得體會。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時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長李強同志關懷下成立的。自成立以來,浙江省領導多次提及要把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政策建議作為浙江省政府今后制定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此次學術研討對借助北京冬奧會、成都大運會和杭州亞運會等大型國際賽事促進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的經驗做法進行了總結提煉,為未來中國體育國際傳播提供學術支持和政策建議。會議成果獲得杭州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有關人士好評,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網、China Daily中文網、體壇報等多家媒體廣泛關注與報道。(記者 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