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名媛”的話題最近比較火。一群家境普通的女性合伙購買或租用奢侈品,在朋友圈里扮演“白富美”。她們此舉或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許是試圖尋求“高富帥”的青睞,又或許是為了其他理由,人生觀不可謂不畸形,價值觀不可謂不扭曲。
動機決定行為。歸根結(jié)底,這些“假名媛”的深層次動機,恐怕在于巨大的物質(zhì)欲望。當現(xiàn)實與理想存在明顯差距的時候,她們沒有選擇通過正常的奮斗去實現(xiàn)人生理想,提升生活水平,而是沉浸于臆想的空間,用假象欺騙自己,追求虛假的富裕與高貴。
這種心態(tài),除了可以從道德層面分析,也可以用經(jīng)濟學原理做出解釋。
在經(jīng)濟學中,有一項基礎性原理,講的是每個人都面臨著權(quán)衡取舍。當一個人希望得到某樣東西時,就必須舍棄另外的東西。被舍棄的東西,就是得到這件東西的“機會成本”。
為了成為人們眼中的“名媛”,“假名媛”們舍棄的“機會成本”實際上是通過奮斗可以贏得的真正的體面生活。當“假名媛”們花費了大量時間、金錢、精力包裝自己的外在時,這些本可以用于提升自身知識水平、業(yè)務能力以及教養(yǎng)修養(yǎng)的資源白白耗散掉了,使得真正的體面生活離自己越來越遠。相比她們扭曲的價值觀,這些損失或許更令人惋惜,因為它傷害的不僅是這些姑娘們的尊嚴與人格,更是她們過上美好生活的希望。
應該承認的是,“假名媛”現(xiàn)象確實反映了當前一部分人的心理狀態(tài),值得引起重視。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引以為戒,在內(nèi)心深處建立起強大的“防火墻”,向身邊優(yōu)秀的榜樣看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
(梁劍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