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影視、游戲場景中,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一名士兵扔出一顆手雷,但是想象中的爆炸、煙火和碎片并沒有出現(xiàn),而是會閃過一道脈沖式的光芒,一定范圍內的武器、電子設備隨之失控。這時有其中一人幡然醒悟,急忙給隊友報信,是“EMP”攻擊!
EMP其實并不是武器的名字,而是物理現(xiàn)象“電磁脈沖”(ElectroMagnetic Pulse)的英文簡稱。
不傷人只毀電子設備
EMP是如何做到的
電磁脈沖指的是突發(fā)的、寬帶電磁輻射的高強度脈沖?臻g中的電磁場無色無形,但是電磁場發(fā)生變化可以在電路中產生電流。
對于用電設備或電子設備來說,電磁脈沖劇烈變化的交變電磁場與設備中的電子線路發(fā)生耦合,會在瞬時產生很強的電流和浪涌,甚至能直接破壞元件。
我們熟知的核武器也屬于EMP武器。核爆過程中所產生的γ射線在向四周輻射的過程中,能夠和空氣中的氧、氮原子撞擊,產生帶負電的電子以及極強的電磁場。一些國家曾嘗試過“高空核爆”,也就是在地面幾十至上百公里以上引爆核彈,這樣會在地球空間環(huán)境中產生效應,在地球電離層中造成非常大范圍的影響。
電離層是我們頭頂上空幾十到上千公里范圍內的、部分電離的大氣!安糠蛛婋x”指的是大氣中性分子在太陽輻射下電離成帶電的電子和離子,雖然被電離的只是少部分中性分子,但已經多到足夠對電磁波傳播產生影響。
1901年12月12日,商人馬可尼讓公司職員在英國發(fā)射摩爾斯碼,自己則來到加拿大的圣約翰市,指揮助手用風箏把無線電接收天線送到約150米高空,成功接收到了從英國發(fā)來的摩爾斯碼信號,從而證明了高空中存在能夠反射無線電波的電離層。
電離層中的空氣密度非常低——氣壓大概是地面的百萬分之一,但卻有著一定數量的帶電粒子,它們毫無疑問會受到地球磁場的作用。電離層中的電子和離子會根據地球磁場在不同地區(qū)的不同形態(tài),出現(xiàn)反射、漂移等微觀層面的運動。一些區(qū)域的電子和離子可能產生堆積,形成電勢差,并作用于地球磁場。
這時候,如果高空核爆突然帶來許多新的電子和離子,它們也同樣會被地球磁場捕捉,造成一定范圍內電磁場強烈的變化,產生極大范圍的擴散電子脈沖。
根據報道,1962年6月9日,美國在太平洋約翰斯頓島上空500千米爆炸了一顆140萬噸當量核彈頭,造成128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瓦胡島上出現(xiàn)大面積停電、電話中斷、收音機不響、各種電子儀器故障,這讓專家們都震驚于在電離層中孵化出的EMP的強大威力。后來根據計算,當量1000噸的氫彈如在40千米高空爆炸,可能影響整個歐洲。
論EMP攻擊
自然界才是個中高手
事實上,并非只有人類有能力操控這種物理現(xiàn)象,大自然也能進行EMP攻擊。
如果說高空核爆只是人類扣動扳機后,由地球電離層進行放大的EMP武器,那么太陽風暴則毫無疑問是更具規(guī)模和破壞力的自然界EMP武器的扳機。太陽風暴包含許多電磁活動過程,會對人類在地球修建的電網、電子設備產生致命的攻擊。
著名電影《2012》創(chuàng)作的靈感,就來自科學家對強大太陽風暴影響地球空間環(huán)境這一風險的擔憂。
那么,這種“純天然”的“EMP武器”是怎么運作的呢?
太陽風暴爆發(fā)期間,它的大量物質噴發(fā)進入宇宙中,也就是“日冕物質拋射”。來自太陽的高速等離子體對地球磁層(地球磁場在宇宙空間中控制的區(qū)域)造成沖擊,會使磁層壓縮變形。太陽等離子通常攜帶著南北方向轉動的磁場,當磁場轉為南向時,和地磁場發(fā)生強的相互作用,會將巨大的能量帶入到地球磁層,進而產生變化的磁場,從而引起全球范圍劇烈的地磁擾動。
這些過程也會引起電離層以及其中磁場的劇烈變化,因此被稱為“電離層暴”。研究人員通常用Dst指數衡量地磁場擾動的強烈程度,Dst指數平時往往是負幾或者負幾十,也有正值,數值都不大,但是在強擾動下,該指數會變成負50以下,乃至負幾百。
當地磁場出現(xiàn)劇烈擾動時,會在地球電離層中產生快速變化的強電流,這些強電流又會引發(fā)變化的感應磁場,就會形成對地面的“EMP攻擊”。這些變化的空間磁場在地面、長距離高壓輸電線、變壓器接地點組成的回路中產生電流,這便是地磁感應電流。當地磁場擾動達到一定程度時,輸電網絡中產生的地磁感應電流可以達到幾十到幾百安培,這種電流過程足以對電路元件產生劇烈傷害。
這種現(xiàn)象當然并非只是科學家的憑空想象。1989年3月13日,一次太陽風暴引發(fā)了地球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極大地損害了加拿大魁北克地區(qū)的電網,導致該地區(qū)出現(xiàn)大范圍斷電事故,受直接影響的居民人數達到600萬人,停電時長達到9個小時,造成了高達數千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王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