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耷拉抬不起,脖子無力抬不起,胳膊沒勁舉不起,腿腳沒勁走不動……生活中,你遇到過那種外表看起來很健康,但身體卻特別“虛”,抬胳膊都費勁的人嗎?是他們天生就是“林妹妹”體質,還是身體出了問題呢?
渾身無力 睜眼抬頭都費勁
24歲的建德姑娘小林最近半年日子十分不好過,因為她“身體太虛弱”。小林原本是個開朗活潑的姑娘,工作之余喜歡健身和戶外運動,身體素質很不錯。但大約半年前,她的身體開始出現(xiàn)一些“不對勁”:上班對著電腦,沒看一會兒就覺得很累,眼睛睜不開,脖子酸、抬頭很費勁。
小林是平面設計師,伏案工作時間長,剛開始她以為是長時間對著電腦引起了眼睛疲勞和頸椎問題,多休息就能緩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林的這種疲憊感越來越明顯,每天都眼皮耷拉、四肢無力、渾身發(fā)軟,傍晚尤其嚴重,晚上睡一覺,第二天早上才感覺輕松一些。
“也沒干啥體力活,就在辦公室坐著,怎么總是感覺很累?”備受困擾的小林去做了全身體檢,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去醫(yī)院看內科,也沒查出明確原因。小林又去了另一家醫(yī)院,醫(yī)生懷疑是“重癥肌無力”,建議她去上級醫(yī)院排查。于是小林慕名來到浙大二院神經(jīng)內科主任醫(yī)師丁美萍處。
原因出在肌肉上
丁美萍詳細詢問了病史,發(fā)現(xiàn)小林的右眼眼瞼有些下垂,進一步詢問得知,小林有時候看東西會出現(xiàn)重影的情況。
“患者眼瞼下垂、脖子和四肢無力,癥狀早晨輕、傍晚重,的確有重癥肌無力的可能,不過確診還要看相關檢查結果!倍∶榔冀榻B。
隨后的新斯的明試驗、電生理檢查和血液檢查共同證實小林“虛弱”的病因是重癥肌無力。
說起重癥肌無力,很多人會感覺很陌生。的確,它是比較罕見的一種病,在大眾中知曉度不高。且由于它的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很多時候容易被忽略或誤診。
什么是重癥肌無力?重癥肌無力是人體神經(jīng)—肌肉接頭處的傳遞功能出現(xiàn)障礙而引起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容易疲勞,眼肌或四肢肌無力,且下午、傍晚或勞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減輕,這種現(xiàn)象被稱之為“晨輕暮重”。
丁美萍介紹,重癥肌無力患者的易疲勞屬于“病態(tài)疲勞”,與我們一般人的累不一樣,他們稍微一活動,或者上班時都坐著,都容易感覺累。此外,根據(jù)疾病累及肌肉的部位不同,患者還可能會有以下癥狀:
累及眼肌,導致眼瞼下垂,視力模糊,復視,斜視,眼球轉動不靈活。臨床上,大部分患者最早出現(xiàn)的癥狀都是眼瞼下垂和復視;累及面肌,導致表情淡漠,苦笑面容,鼓腮漏氣,鼻唇溝變淺;累及咽喉肌,導致飲水嗆咳,吞咽困難,講話沒力氣,構音困難、常伴鼻音;累及咀嚼肌,導致咀嚼無力,硬的食物吃不了;累及頸肌(屈肌),導致頸軟,抬頭困難,轉頸、聳肩無力;累及四肢,導致抬臂,梳頭,上樓梯,下蹲,上車困難;累及呼吸肌,導致呼吸困難、無力。
正因為這些復雜多端的臨床表現(xiàn),很多患者在發(fā)病早期僅表現(xiàn)某一局部的肌無力,容易忽略或去眼科、內科等科室治療,以至于不能及時查清病因,對癥治療。
作為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癥肌無力的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普遍認為是與感染、環(huán)境因素誘導有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時,患者中有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發(fā)胸腺瘤,因為胸腺是人體的免疫的中心器官,與人體免疫功能和各種免疫性疾病密切相關。在發(fā)病率上,重癥肌無力在各年齡段都有發(fā)病,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以20~30歲年輕女性居多;男性患者以50~60歲居多,且常常合并有胸腺瘤;兒童患者以1~5歲居多。
重癥肌無力可怕嗎?
很多人一看到重癥肌無力往往很害怕,因為名字中有“重癥”兩個字。其實,重癥肌無力大多不是“重癥”,而是可逆轉、可治療的。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采取個體化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胸腺切除手術治療。
丁美萍依據(jù)小林的病情進展,為她進行了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小林易疲勞的情況大大緩解,眼瞼恢復正常,手腳也有力氣了。
當然,越早發(fā)現(xiàn),治療相對也越容易。重癥肌無力的患者往往表面“看起來很好”。但隨著病情發(fā)展,患者的行動會越來越困難,后期可能連簡單的喝水、吃飯、走路都難以做到,甚至會呼吸困難、危及生命。
丁美萍提醒大家,若出現(xiàn)活動后疲勞無力,眼睛下垂,下蹲、站立、舉手吃力,且癥狀下午比早上嚴重,要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排查重癥肌無力。
此外,重癥肌無力容易復發(fā),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作息規(guī)律,不要熬夜;預防感冒、腹瀉。重癥肌無力患者抵抗力較差,感冒腹瀉等病毒感染容易誘發(fā)或加重病情;按醫(yī)囑服用藥物,按時隨訪復診,以根據(jù)病情調整治療或用藥方案。(孫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