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视频网站,女人28片毛片60分钟,av大片网址,护士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av日韩久久,91国在线啪,а√天堂8资源在线官网

當前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網  ->  要聞  -> 正文

凝魂聚氣鑄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文化篇
2017年10月12日 17:38:0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周少華 秦軍 王婷 李文芳 陸遙 嚴粒粒

CshKFlndMOGAIncWAAMocTCu-rw886.jpg

2005年8月3日,習近平在烏鎮(zhèn)調研古鎮(zhèn)保護工作。 浙江在線通訊員 攝

  文化惠民

  ——滿足群眾文化生活

  努力建立健全公益性文化事業(yè)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真正落到實處。

  ——習近平

  文化樂園滋潤城市鄉(xiāng)村

  2005年5月15日,西子湖畔,玉皇山麓。習近平撳下浙江美術館開工按鈕。投資4.2億元的美術館拉開了建設大幕。

  建一個浙江人的美術館,曾是幾代人的夢想。如今,站在杭州南山路上,一眼就能望見那座波浪形的建筑,依山向湖,錯落有致。簡潔、淡雅、古樸的建筑猶如“生長”在西湖邊的一幅江南水墨畫。

  這座至今讓人流連忘返的文化地標,就是在習近平的親切關懷、直接推動下規(guī)劃建設的。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2003年1月31日,大年三十,習書記來考察時,天上還下著小雨,他打著傘,冒著寒風冷雨,帶著一行人來考察選址。”14年后,中國美院院長許江依然還清楚地記得那天的情景。

  習近平那天在南山路考察完后,馬上就開會研究。

  因西湖邊用地極其緊張,許多人建議將美術館建在錢江新城。最終,習近平一錘定音:“這個美術館就建在西湖邊!

  在談到浙江美術館的建筑風格時,習近平指著身穿對襟中式上衣的許江說,既然建在西湖邊,就應該是中國的樣式,就像許江穿的衣服,應該一看就是中國的。

  2009年,浙江美術館正式開館。如今,該館已躋身全國重點美術館,每年舉辦各類展覽約50個、公共教育活動近300場次,成為美術創(chuàng)作展示交流的重大平臺、重要窗口,大大豐富涵養(yǎng)了浙江人民的精神生活。

  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一大批重點文化設施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偼顿Y22億元、總建筑面積36萬余平方米的西湖文化廣場,占地10余萬平方米、標志著杭州從“西湖時代”向“錢江時代”邁進的杭州大劇院,與浙江美術館一起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的文化地標。

  作為人類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園、人類傳統文化的收藏之所,習近平對博物館情有獨鐘。他重視博物館的保護修繕、重視激活歷史文物資源的生命力,讓文物蘊含的價值融入人們生活,給當代人以民族自信和歷史啟迪。

  2005年5月,習近平考察西湖博物館建設情況。在臨時搭建起的簡陋工棚內,習近平講了一番話,讓張建庭至今難忘,“習書記說,建筑是‘丫環(huán)’,西湖是‘主人’,西湖博物館的建筑形式要符合西湖特色,要進一步堅持‘濃抹自然、淡妝建筑’的理念!

  習近平的話風趣、生動卻又意味深長,具有豐富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正是在他的關懷下,西湖博物館成為挖掘、傳承杭州城市文化和西湖文化的一個窗口,也成為服務社會、傳承傳統文化的學習場所。

  中國水利博物館也是如此。2005年4月,習近平考察位于蕭山的中國水利博物館建設工程現場。時任水利博物館籌委會負責人的張志榮回憶說:“習書記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他告訴我們,博物館的布展方式要有革命性的變化,不能僅是陳列展品和圖片宣傳,更要創(chuàng)新理念,綜合應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寓展覽、教育、休閑、娛樂為一體,吸引群眾積極參與,以增長知識,受到教益。”

  如今,置身于水晶塔內的中國水利博物館時,可以感受到大量沉浸式的場景,許多文物,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栩栩如生地“活”了起來。

  “八八戰(zhàn)略”實施以來,浙江省對文化的投入不斷加大。2005年,浙江文化投入總額超過14億元,與“九五”期間5年文化投入總量基本持平。從2006年到2010年,“十一五”期末,全省縣級圖書館、縣級文化館、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基本實現全覆蓋,逐步建起一個覆蓋浙江區(qū)域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創(chuàng)新服務豐富群眾生活

  沒有文化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無從談起。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非常關心群眾文化生活。

  2005年5月17日一早,紹興楊汛橋鎮(zhèn)文化中心剛開門不久,習近平就來到這里,在這個全省首家農村文化綜合體內,和老百姓拉起了家常。

  “最近在讀什么書?”“最喜歡看什么電影?”“在文化生活方面,還有些什么需求?”

  村民們見習書記來了,很快圍了上來,你一言我一句地暢談親身感受。

  “有了文化中心,閑的時候我們不愁沒地方去了”,“生活在這里感覺很幸!薄暯铰犃耍樕蠞M是笑意。時任楊汛橋鎮(zhèn)黨委書記趙建國記得,“習書記肯定了文化中心的工作,也提醒我們,文化服務要跟上村民不斷變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這次調研之后,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成為習近平常常牽掛的一件大事。

  2005年6月1日,習近平在宣傳文化系統調研座談會上說:“目前,我省城鄉(xiāng)文化發(fā)展還不平衡,多數文化活動場所集中在縣級以上城市,不少農村文化陣地存在缺設施、缺經費、缺人才、缺內容的情況,一些偏遠農村至今無法收聽廣播電視節(jié)目,文化產品供給的有效性不高,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比較貧乏。”

  普遍的問題尤其需要治本之策。在習近平關心下,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成為文化大省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當年11月,浙江省演出公司負責人陸湘漢受命組建“浙江錢江浪花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錢江浪花藝術團)”,免費為基層群眾送演出。

  藝術團首創(chuàng)的“錢江浪花”文化大篷車,能像“變形金剛”一樣迅速變成一個絢麗的大舞臺,文化下鄉(xiāng)一下變得非常方便,“錢江浪花藝術團”受到基層熱烈歡迎,各地農村不斷發(fā)出邀請。

  習近平對“錢江浪花藝術團”的創(chuàng)新和堅持給予了批示表揚。

  回憶起當時的批示,陸湘漢仍然很激動。“那是2006年8月,習書記肯定了我們的創(chuàng)新演出。他批示中提到,‘錢江浪花藝術團文化直通車,搭建了文化服務基層的平臺,豐富了廣大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特色鮮明,形式多樣,貼近基層,富有實效;希望認真總結,不斷完善,持之以恒,積極推廣,把更多的精彩節(jié)目送到基層鄉(xiāng)村,進一步滿足基層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為推進文化大省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一花引來百花開。一時間,“錢江浪花藝術團”成為文化下鄉(xiāng)的標桿。嵊州越劇大巴、衢州文藝大篷車、平陽流動劇場、景寧文藝直通車、慶元文化大篷車等,常年穿梭于基層,為群眾送去喜歡的節(jié)目。

  流動大篷車一時成為浙江大地上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進一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努力使農村的文化環(huán)境有較大改善!卑凑樟暯降闹甘,全省各地加大了探索,充分發(fā)揮農民在農村文化活動中的自主權和主體性,不斷將“送文化”與“種文化”結合起來,讓文化的種子在農村生根、開花、結果。

  沿著這條惠民之路,浙江不斷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2013年,浙江開始打造鄉(xiāng)村“精神文化地標”——農村文化禮堂。經過4年多的建設,截至今年8月,全省已累計建成7400多家農村文化禮堂,覆蓋全省超過26%的行政村。

  文化惠民,滋潤城市鄉(xiāng)村,孕育出了一片綠意蔥蘢的天地。

CshKFlndMOKAZensAAM406bWzm0031.jpg

2005年4月8日,習近平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新校區(qū)考察調研。浙江在線記者 周詠南 攝

  文化引領

  ——精神文化滋潤心田

  文化即“人化”,文化事業(yè)即養(yǎng)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業(yè)。人,本質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動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單向度”的人。

  ——習近平

  浙江精神凝聚奮進動力

  “浙江老百姓聰明,干部精明,出的招數很高明。其背后是浙江的人文優(yōu)勢,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浙江精神’在起作用。”

  2003年7月,剛來浙江9個多月時間,習近平便對浙江文化的特點有了深切的認識。

  在2003年7月10日的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習近平如數家珍地講起了浙江文化的特點。他點出,“浙江人的這種‘文化基因’,一旦遇到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必然‘一有雨露就發(fā)芽,一有陽光就燦爛’,迸發(fā)出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極大地推動浙江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fā)展。”習近平進一步提煉出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

  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成為激勵全省人民“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不竭動力。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不斷通過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各種形式的載體,推動和踐行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

  2005年,浙江發(fā)生了多起臺風災害,在重大考驗面前,浙江廣大黨員和干部表現十分出色,特別是很多基層干部風里來、雨里去,一次次感動著習近平。

  “權力不大,責任不小,非?捎H、可敬、可愛!痹诋斈9月的一次省委常委會議上,習近平談到了這些優(yōu)秀的基層黨員干部,他認為,這是“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的完美詮釋”。

  次年,省委宣傳部接到了習近平布置的任務——拍攝一部反映浙江人民抗擊臺風的電影,弘揚“浙江精神”。最終,浙江成功拍出電影《超強臺風》。這部被譽為“中國人靠自己特技走向世界”的標桿之作,完成了主旋律電影類型化的現實轉型,不但票房豐收,還獲得了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13屆華表獎優(yōu)秀故事片獎提名等一系列榮譽。

  習近平非常重視從歷史文化中吸收豐厚營養(yǎng),延續(xù)歷史文脈,弘揚精神力量,實現浙江人文精神的與時俱進。

  時至今日,時任紹興市文廣局局長邵田田依然保存著一份書信的復印件。那是2006年3月,習近平寫給時任文化部長孫家正的一封信。

  原來,當年3月,紹興市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禹陵公祭”準備上報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月20日一大早,省文化廳領導帶我一起到省委,向習書記進行了匯報!弊屔厶锾餂]有想到的是,習書記第二天就致信文化部長孫家正,推薦紹興“大禹陵公祭”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示項目,使作為優(yōu)秀歷史文化遺產的“大禹陵公祭”活動和大禹精神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最終,“大禹陵公祭”被成功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對中華文化的深厚感情躍然紙上。

  當年,公祭大禹陵時,習近平專程發(fā)來賀信:“公祭大禹陵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大禹以其疏導洪患的卓越功勛而贏得后世敬仰。其人其事其精神,展示了浙江的文化魅力,是浙江精神的重要淵源。公祭大禹陵,對于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對于弘揚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對于加快建設文化大省,都是有益的!

  習近平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尤其關注“未成年人”和“青年”這兩個群體。

  2006年9月27日,習近平走進浙江大學,為在杭高校大學生作報告。這場題為《繼承文化傳統 弘揚浙江精神》的報告,在大學生中引起熱烈反響。

  今年31歲的陳惟遠是浙江大學行政管理2009屆畢業(yè)生。11年前,他就是坐在浙大小劇場里,聆聽了習近平的報告。

  “習書記先是給大家講了一個生動的故事!标愇┻h說,雖已過去了11年,習書記的報告讓他仍記憶猶新。

  “習書記說,當年毛主席乘專列途經河南的南陽停留,南陽地委書記上火車向主席匯報地方情況。毛主席問他,當年諸葛亮說‘臣本布衣,躬耕南陽’,這南陽是現在這里的南陽還是指現在湖北的襄陽呀?這位書記雖一臉茫然,卻仍然肯定地說就是這里。毛主席又問,河南的香油很好,你知道現在的價格是多少呀?這位書記又沒答上來。毛主席接著問,你今年多大呀?回答說,這個知道,五十五。毛主席風趣地說,你不知今不知古,只知自己五十五。”

  “這個故事一下就把大家吸引住了!标愇┻h回憶說。

  習近平告訴大家,這位地委書記對當地的歷史淵源、文化傳統不夠熟悉,對諸如老百姓柴米油鹽的事不夠關心,只知道自己身邊的一些事。而毛主席每到一處總要先了解那里的風土人情、文化歷史。

  看著臺下一雙雙熱情的眼睛,習近平說,你們在浙江求學,將來許多人還要在浙江創(chuàng)業(yè)和生活,就起碼要對當地的經濟、社會、歷史、人文和人民生活情況有一定的了解。特別是對一名大學生來說,要了解浙江、熱愛浙江,進而了解我們偉大的祖國和偉大的民族,激發(fā)起應有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陳惟遠說:“原本以為那是一場有距離感的講座,沒想到習書記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把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讓我們懂得了自己所肩負著的使命和擔當,深刻感受到了源遠流長的浙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博大精深的浙江文化是浙江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名片。”

  這已是習近平第3次在杭州為大學生作報告。

  2003年9月28日,習近平為在杭高校師生作國際國內形勢分析報告。2005年6月20日,習近平以“同大學生談人生”為主題,勉勵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2005年起,在習近平的主持下,浙江省委建立了省領導聯系高校和定期為高校師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制度。12年來,省委、省政府領導為大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260多場次。

  習近平融匯古今、旁征博引、深入淺出,為浙江莘莘學子指引了青春航向,樹立了人生坐標。

  2004年7月23日,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撰文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們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精神面貌。未成年人的工作,是事關未來的事業(yè),是決定中華民族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的基礎工作。只有‘從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堅實基礎。”

  2005年5月17日下午,習近平來到紹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調研。紹興市魯迅小學的學生正在這里參加“學工一日”,進行動手能力訓練。習近平與孩子們親切交談,還一起參與了手工制作。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重視和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僅要給他們造就知識的殿堂,還要為他們提供精神的樂園!绷暯秸f,“無論是教育還是娛樂,都要注重發(fā)展孩子們的個性,開發(fā)孩子們的智力,鍛煉孩子們的能力,挖掘孩子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興趣,激勵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努力把孩子們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觀快結束的時候,習近平對時任紹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朱老虎說了一句囑托:“老朱啊,你一定要看好這個家!”

  現在的老朱依然是紹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他謹遵囑托,將這個“家”越看越好,如今的紹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每年接待學生多達七八萬人次。

  G20杭州峰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浙江干部群眾“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諄諄教導,言猶在耳,凝魂聚氣,催人奮進。如今,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滋育著浙江的生命力,激發(fā)著浙江的創(chuàng)造力,培植著浙江的競爭力,激勵著浙江人民永不自滿、永不停息。

  書香浙江培養(yǎng)高尚情操

  習近平酷愛讀書,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還經常要求黨員干部多讀書。

  “領導干部讀書學習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作水平和領導水平! 2006年2月17日,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刊發(fā)《多讀書,修政德》一文。文中說:“我們國家歷來講究讀書修身、從政以德。”“廣大黨員干部要養(yǎng)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讀書學習成為改造思想、加強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成為凈化靈魂、培養(yǎng)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

  習近平還在《求知善讀,貴耳重目》一文中論述要如何讀書。他說,一方面,讀書要用“巧力”,讀得巧,讀得實,讀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書呆子,不讓有害信息填充我們的頭腦;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讀書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圇吞棗,抓不住實質,把握不住精髓。

  省委宣傳部一位領導清晰地記得,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除定期舉辦中心組學習會議外,每年還會舉行集中的領導干部讀書會,材料袋里經常裝著厚厚的幾本書。

  2015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杭州考察時,對錢江新城城市陽臺的“漂流書亭”產生濃厚興趣,給予勉勵肯定:“你們做得好,這是很特別的文化交流平臺!

  如今,在杭州、在全省各地,書香浙江正成為一種風尚,成風化人,潤物無聲。

  先進典型引領核心價值

  人需要精神引領,社會需要價值導航。對一個國家、一個公民來說,核心價值觀就是精神支柱、行動指南。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先進典型示范引領。2006年7月20日、7月26日,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連續(xù)刊發(fā)了兩篇文章《要善于抓典型》《要善于學典型》,并指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善于抓典型,讓典型引路和發(fā)揮示范作用,歷來是我們黨重要的工作方法。實踐證明,抓什么樣的典型,就能體現什么樣的導向,就會收到什么樣的效果!

  吳順海就是一位引領人們前行的優(yōu)秀典型人物。

  吳順海是東陽市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2004年5月12日夜晚,吳順海與同事一起,坐在路邊一輛不起眼的面包車里,監(jiān)視著馬路對面的一個店鋪。一輛白色小車開了過來。吳順海貓著腰,迅速朝對面的門市部潛過去。就在這時,一輛超速行駛的轎車疾馳而來。一瞬間,他整個人被拋起后重重摔在地上。一個月后,年僅47歲的吳順海就永遠離開了人世。

  從事檢察工作的16年里,吳順海參與和主辦貪污、賄賂、瀆職等犯罪案件86件,其中大案57件,為國家、集體挽回經濟損失1300余萬元。

  站著是根柱,倒下是根梁。

  2005年6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浙江省委在杭州舉行追授吳順海同志榮譽稱號命名表彰大會。習近平在會上發(fā)表講話并指出:吳順海同志是浙江省基層檢察機關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過程中涌現出來的杰出代表。他始終牢記宗旨,心系百姓,滿腔熱情地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執(zhí)政為民、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公仆情懷。吳順海同志不僅是浙江省政法干警學習的榜樣,也是全省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吳順海用生命樹立了一座豐碑。

  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中說:“像領導干部的好榜樣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樣,做一個親民愛民的公仆,做一個忠誠正直的黨員,做一個靠得住、有本事、過得硬、不變質的領導干部。”

  時代楷模樹風尚。一位位可親、可敬、可學的先進典型,為自己留下一個好口碑,為人民樹起一座真豐碑。

  六年相守,一生牽掛。

  “我曾在浙江工作了6個年頭,熟悉這里的山水草木、風土人情,不要說杭州的水,杭州的山我都走過,參與和見證了這里的發(fā)展!痹贕20杭州峰會期間,習近平飽含深情地說。

  六個年頭,這塊人文淵藪之地,沉淀著他發(fā)展先進文化的先行探索和實踐。

  循著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的諄諄教導,一張藍圖繪到底,歷屆浙江省委一任接著一任干,深入實施“八八戰(zhàn)略”,加快推進文化建設。

  2008年6月,省委通過《浙江省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綱要(2008—2012)》,延續(xù)了重點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等內容。

  2011年11月,省委對加快推動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作出了謀劃和部署。

  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了“在提升文化軟實力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文化浙江”的新目標。

  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到文化浙江,浙江的文化建設一脈相承,一路前行。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編輯: 王姝]
(本文來源:浙江日報)
舉報電話: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號 | 法律顧問:北京京師(杭州)律師事務所陳佳律師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33120240003 | 浙ICP備2024107310號 |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